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建筑業作為設施聯通的優先領域,近年來“走出去”步伐加快。
“走出去”戰略助推高質量發展
2017年,湖北省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新簽合同額148.7億美元,同比增長18%,位居全國第2位;完成營業額70.8億美元,位居全國第6位。
建筑業是湖北省重要的支柱產業、萬億元產業,總產值自2014年以來連續4年保持全國第三、中部第一。湖北省內知名企業云集、專業門類齊全、建造能力一流、發展勢頭強勁,在房建、市政、高鐵、軌道交通、橋梁、冶金、水利、電力、設計、勞務等多方面堪稱“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為湖北省“建成支點、走在前列”、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面對世界經濟深度調整期,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五年來,地處中部的湖北省積極發揮聯結“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作用,著力推進國際產能合作,不斷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今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出臺的《關于促進全省建筑業改革發展二十條意見》,是該省推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一份重要指導性文件。針對湖北省建筑業“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方面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該文件提出,要著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各級政府要積極為企業“走出去”搭建平臺,推動全省建筑業資源整合、企業聯動、項目合作、互利共贏;支持企業申請國家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專項資金,積極引導省內企業與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合作;對于湖北各級政府推動的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工程項目建設,優先對接該省企業,帶動該省勘察設計、咨詢、施工、監理等企業“抱團出海”、共同“走出去”。
深入參與“一帶一路”成果豐碩
當前,湖北省建筑業“十大名牌”的品牌知名度持續提升,打造了一大批“高、大、精、尖、新、特”亮點工程。今年以來,湖北省建筑工程管理局選取中國葛洲壩集團為重點對象,結合其他6家企業開展調研走訪,并形成了初步成果。
調研中,企業反映,在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湖北省建筑業作為優勢產業,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設施聯通”這一優先領域的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空間廣闊、前景美好,必須搶抓機遇、奮發有為、主動擔當,為把“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作出積極貢獻。
2017年,湖北省123家企業取得對外承包工程資格;全省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新簽合同額148.7億美元,同比增長17.7%,位居全國第二、中部第一;完成營業額70.8億美元,位居全國第六、中部第一;企業參與“一帶一路”積極性明顯高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發展速度快。中國葛洲壩集團近5年年均增長率22.5%,簽約項目136個、合同額2400億元;中建三局“十二五”簽約額、營業收入較“十一五”增長5.6倍、3.1倍;中鐵大橋局“十二五”中標15個項目、新簽合同額20.15億美元,實現歷史新高。
覆蓋地域廣。中國葛洲壩集團業務范圍覆蓋142個國家和地區、設立99個分支機構;中鐵大橋局、中鐵11局、鐵四院成功進入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關領域。
業務領域寬。中國葛洲壩集團“走出去”業務涵蓋能源電力、水利、公路、鐵路、港口、機場、房建、市政和新能源等10個領域;中鐵大橋局承接了鐵路、公路、橋梁、碼頭、住宅、鋼梁制架及礦產等項目;中建三局海外市場著力打造“三線”(高端房建與公建線、電廠水泥廠工業線、融投資基礎設施線)品牌;中國一冶、中冶南方全面打造業務升級版,堅持以“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資建造運營商”和“以冶建為基礎的國際工程總承包商”為定位深耕海外;中鐵十一局、中冶南方將高鐵、“四電”集成、城市軌道、工業制造等優勢品牌推向全球;湖北工建、寶業湖北、漢陽市政著力發揮房建、市政、工業建筑等優勢,也積極走出去。
高端項目多。中國葛洲壩集團承建的55.6億美元的阿根廷基賽水電站是中國公司海外承建的最大水電工程;中建三局承接了“中巴經濟走廊”最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392公里的高速公路,承建了“非洲第一高”、設計壽命1000年的阿爾及利亞大清真寺;中交二航局承建了馬爾代夫跨海大橋,該項目是習近平主席訪馬期間雙方領導人共同商定的大型工程,是“中馬友誼大橋”;中國一冶承建的巴基斯坦光伏電站彰顯了“光伏精神”和“冶建第一軍”的優良傳統,創造了90天確保1個升壓站一次受電成功的“中國速度”;湖北工建承建的土耳其伊斯肯德倫火電廠獲得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鐵四院在中國海外首條全產業鏈“走出去”的鐵路項目亞吉鐵路中,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和多類型鐵路勘察設計經驗,攻克當地自然環境惡劣、基礎設施落后等困難,實現了中國標準在海外的全面應用,創造了“一帶一路”建設的新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