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挖鉆機的陣陣轟鳴聲,今天上午10點18分,內環東線襄陽大道互通式立交首樁正式開鉆,東津互通首樁的順利開鉆,標志著東津互通區域正式進入實體施工階段。
襄陽大道互通式立交首根樁基為直徑1.5米的鉆孔灌注樁,樁長45米。據了解,東津互連互通橋梁樁基為鉆孔灌注樁,按摩擦樁設計,樁徑均為1.5米,樁長有45米、48米、50米、55米四種類型,總計200根。
襄陽大道互通式立交位于東津新區田寨附近,為東西軸線與襄州區域車輛及東內環過境交通提供交通轉換而設置。該互通布置為全苜蓿葉型,四條左轉匝道均采用環形匝道,四條右轉匝道均采用直連式匝道。互通區內主線全長為1510米,被交路全長為1300米,其中主線橋長436米,匝道全長為2275.715米,其中匝道橋全長250米。
內環北線全長約7.11公里,高架全長6.88公里,地面輔道全長5.56公里,沿線設置4對上下橋匝道,主線高架設計時速60km/h。道路紅線寬40-50米,采用“主線高架+地面輔道”的建設方式布置。
也是在今天,上午8點58分,襄陽市環線提速改造(內環)工程項目光彩工業園段首樁正式開鉆。光彩工業園首樁的順利開鉆,標志著內環北線正式進入實體施工階段,為項目順利履約打下了良好基礎。
內環北線首根樁基為直徑1.6米的鉆孔灌注樁,樁長56米。據了解,內環北線橋梁樁基為鉆孔灌注樁,按摩擦樁設計,北線分部樁徑分別為1米、1.2米、1.5米、1.6米、2.0米,樁長25~73米,平均樁長約50.9米,共750根樁基。
襄陽市環線提速改造(內環)工程項目因時因勢調整施工整體部署,加快建設進度,按照“開工即決戰,復工即沖刺”的理念,把原有的“以光彩段、鄧城立交節點為突破口,逐步打開全線施工作業面”的部署調整為“對影響作業面移交的征拆因素逐個突破,仇家溝段、光彩工業園段、鄧城立交節點、航空路節點及東津立交節點多點并進”,施工產值計劃從去年規劃的3億調整為4億,加大各施工節點資源投入,掀起大干快上的施工熱潮,把受疫情影響的進度趕回來,把造成的損失補回來。
(來源:云上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