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小區多處亂搭亂建,道路破損開裂、凹凸不平,路沿石嚴重破損;車棚圍欄銹蝕嚴重,電線雜亂無章,墻面破損脫落,屋頂滲漏,無夜間照明,排水堵塞嚴重。
改造后:拆除違建,刷黑路面、屋頂防水、雨污分流,增設停車位、充電樁,粉刷墻面、增加電纜橋架、拓寬消防通道,增加消防設施,新增綠化區。
位于襄州區中亞社區的燈泡廠小區建成于上世紀90年代,目前有5棟居民樓,居住著322戶居民,是破產的中亞照明電器有限公司家屬區,也是名副其實的“三無小區”,臟、亂、差是這個老舊小區的真實寫照。之前由于基礎設施差、社區缺乏改造資金,居民們怨言較多。去年,燈泡廠小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已圓滿結束,徹底解決了小區停車位混亂、地面積水、電線網線飛線、房頂漏水等16項困擾居民的問題,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得到居民的認可和點贊。
小區硬件環境改善的同時,中亞社區通過堅持黨建引領、多元共治,融合多方力量深度參與小區治理,在小區新建老年活動室,安裝健身器材、居民圖書室、建立“紅色驛站”等,極大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可是,要想使小區的改造成果有效保持下去,就必須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之前小區一直依靠中亞社區托管和居民自發管理,主要負責日常公共衛生維護。為打破小區的治理困境,中亞社區書記朱秋艷一直把這事當頭等大事來辦,她經常在“泡”在小區了解居民需求,為解決居民的煩心事,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不停探索新途徑和新方法。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強化基層黨組織對物業服務的領導,提升小區物業服務水平,持續推進全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襄陽市住建局積極開展“物業牽手”活動,幫助自管、托管小區不斷改進服務方式,完善服務措施,提升服務水平,加快推進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擴面提質。
在襄州區住建局的大力推進下,山河錦秀物業與襄州區中亞社區簽訂了結對幫扶協議書,對燈泡廠小區實行結對幫扶計劃。社區和物業公司結合居民的意見和呼聲,從滿足居民物業服務基本需求出發,從小處著手,幫扶小區開展環境整治、家電維修、健康義診、義務理發等多個便民服務等志愿活動,得到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現在的燈泡廠家屬院,不僅小區環境發生了嶄新變化,居住品質得到了提升,而且居民也一改往日人心渙散的局面。社區黨委還把調解委員會建在小區,運用身邊人調解身邊事的做法,增強小區居民的凝聚力,減少居民之間的矛盾糾紛,通過推進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讓群眾有更多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