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環線提速改造工程正式通車!”4月26日上午,隨著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祺揚一聲號令,云興立交現場沸騰了。全市人民翹首以盼的環線提速改造工程“落筆畫圈”,全面建成通車,成為全省第二個同時擁有內、外快速環線的現代化城市,主城內10分鐘可上快速路、一刻鐘可上高速、半小時可達機場和高鐵站。
通車儀式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祺揚致辭。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太暉,市領導呂義斌、李詩、胡勇、付勁松,項目建設方相關負責人,勞模代表、市民代表等出席通車儀式。
此次通車的快速路雙向六車道,全程高架、立交、隧道,包含17處立交節點、29條上下橋匝道、4座人行天橋,全程沒有一個紅綠燈。
從這一天起,襄陽城市交通正式邁入“雙環”快速化時代。城市快速路體系建成的背后,是襄陽托起大城之夢的勢能迸發。
襄陽“一軸三環九放射”快速路網示意圖。 環線提速 串聯“一心四城” 一條路,一座城。作為一條環城交通大動脈,環線不僅是襄陽串聯“一心四城”的重要紐帶,見證著城市的日新月異、繁華走向,更影響著一座城市的發展格局,承載著襄陽人建設中心城市的偉大夢想。 2013年,臥龍大橋、東津大橋、唐白河大橋等路橋相繼建成通車,讓“一心四城”連為一體,由鄧城大道、臥龍大道、環城南路、鹿門大道圍合的環線貫通,城市基本形成“環”。 然而,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車輛逐漸增多,交叉路口越來越多,鄧城大道、臥龍大道等路段時常擁堵,城市環線無法真正做到“快”起來。 經過多方論證,2019年底襄陽市啟動環線提速改造工程,作為襄陽打造“半小時交通圈”的核心支撐,主要采用“主線高架+地面輔道+互通立交”的方式,對現狀道路進行快速化改造,分兩期建設。 環線提速改造工程一期主要是內環北線由鄧城大道向北移至襄北編組站、富康大道一帶,同時對內環東線富康大道至襄江大道段進行快速路改造,包含襄北編組站大橋、小清河大橋重大節點。 該段快速路于2023年9月11日正式通車。通車后,迅速成為高新東汽基地至樊西片區一條重要的東西向交通大動脈,帶動城市北部經濟發展,極大緩解了鄧城大道沿線及光彩路口交通壓力。 在建設一期工程的同時,2022年4月7日,襄陽市啟動環線提速改造二期工程,全長約30公里,5個標段同步開工。經過建設者們700多個日夜奮戰,環線提速改造二期工程已全部建成通車,該路段設置14處立交節點,20條上下橋匝道,新建3座人行過街天橋,改建1座人行過街天橋。 這條由富康大道、臥龍大道、環城南路、東津大道、鹿門大道組成的城市快速路,全長約53公里,圍合面積約173平方公里,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區域。 云興立交橋。襄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謝勇攝 攻堅克難 創造多個市政工程之最 作為襄陽打造“半小時交通圈”的核心支撐,環線提速改造工程體量大,投資量大,涉及征地、拆遷、管線轉遷、交通疏導等眾多難題。 為加快工程進度,襄陽市住建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環線提速改造工程建設指揮部,由局長擔任總指揮長,5名縣級干部擔任標段指揮長,分別負責一個標段,靠前指揮、一線協調、現場監管。 臥龍大道云興立交是內環西線(臥龍大道段)關鍵性節點工程,也是省內規模最大的雙環苜蓿葉全互通立交、襄陽市規模最大的全互通立交。 臥龍大道段不僅工程量最大,管線遷改量也是全線最大。共遷改16條10千伏線路、2條110千伏架空線、6條給水管線、48條弱電管線,涉及廣電、電信、移動、聯通、國防、鐵塔等多個產權單位,影響一半左右的樁基施工。 臥龍大道高架橋。襄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謝勇攝 在艱巨的任務面前,參建各方展現出了高度的團結協作精神,實行聯合辦公,通過早班布置會、晚間碰頭會、進度協調會,以及周、月、季度總結方式,做到了以日保月,以月保季度,以季度保整體的進度目標,確保了項目按期高質量完工。 富康大道立交橋是北線工程的重中之重,這里地質老黏土層厚,深處土質堅硬,而隧道最大開挖深度達15米。為保證隧道施工安全性、結構牢固,項目團隊采用型鋼水泥土攪拌墻支護工藝,提升整體功效;優化施工環節,將墩柱鋼筋及箱梁的橫梁鋼筋提前綁扎,再進行整體吊裝,減少現場施工時間;采用“分區推進、兩頭向中間合龍”施工順序,化繁為簡、分層施工、逐一攻破。 位于富康大道與襄陽大道交叉處的富康立交橋。襄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謝勇攝 由于開挖面積較大,富康隧道施工土方量超過7萬立方米,這對工地的揚塵治理帶來巨大挑戰。為此,市政府投資工程建設管理中心積極和環保部門溝通,搶抓晴好天氣,精心組織,用一個月時間完成土方開挖,為工程完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內環南線是襄城到東津的重要通道,沿線有襄陽四中、水云墅等人數眾多單位和小區,無法進行全封閉施工,必須采取有效的繞行、半幅施工方式,交通疏導協調壓力很大。 為保證工期需求和師生、居民出行,市政府投資工程建設管理中心積極和襄陽四中對接,優化施工組織,錯峰錯時施工,最大程度減少施工對教學和出行影響。 位于襄城龐公的文津隧道。襄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謝勇攝 建設單位堅持“高起點開局、高效率推進、高質量建設”原則,創新采用市政橋梁花瓶形墩柱快速施工法,提高質量、加快安裝速度,大大縮短工期,率先在全線實現首樁、首墩、首聯連續梁、首聯鋼箱梁、路基施工,以及主線試通車。 此外,通過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落實質量管理責任制,全面推行工程首件認可制,在各標段每月開展比安全、比質量、比進度、比形象、比創新的“五比”活動,促進各參建單位取長補短,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提升工程安全、質量和文明施工管理水平。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建設者們日夜奮戰在施工一線,克服汛情、季節施工等影響,解決沿線征地、拆遷、管線轉遷、交通疏導等難點問題,確保了工程如期建成。 三年工期兩年建成,十年環線規劃藍圖終成現實。據不完全統計,環線提速改造二期工程累計完成強電轉遷63條,其中220KV高壓線1條,110KV高壓線9條,10KV53條,創下了市區電力轉遷最快最多的紀錄,轉遷喬木23782棵,近2萬人(次)參與項目建設。 立交+高架+隧道 打造“半小時交通圈” 此次通車的環線提速改造工程全長約53公里,采用“主線高架+地面輔道”建造模式,除內環北線、內環南線龐公段、襄陽機場連接線限速60公里每小時外,其余路段都是限速80公里每小時。 從襄城三橋頭出發,向北走臥龍大道、大力大道、富康大道、襄陽大道,不到半小時就到了襄陽機場。而在此前至少需要50分鐘,如遇堵車時間則更久。 機場連接線匝道橋。襄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謝勇攝 全線設有17處立交節點,29條上下橋匝道,其中以云興立交橋、富康大道立交橋、襄鹿立交橋、堰坡立交橋最為關鍵,成為交通樞紐轉換的重要節點。 云興立交橋位于臥龍大道與襄江大道兩條城市快速路交匯處,該立交有三層,地面層為平交燈控路口,高架一層為襄江大道高架橋,高架二層為臥龍大道高架橋,利用八條互通匝道實現全方向快速交通轉換。 富康大道立交橋位于富康大道與襄陽大道交會處,立交形式為四層立體交通,第一層為襄陽大道地下通道—富康隧道,第二層為地面道路及燈控道口,第三層為襄陽大道向富康大道方向的左轉匝道,第四層為富康大道向襄陽大道方向左轉匝道,實現襄陽機場至襄陽東站快速通行。 堰坡立交橋位于南內環與鹿門大道(東內環)交會處,向東通往高鐵站,向西通往東津大橋,向北通往襄陽機場,向南通往鹿門山,是重要的交通樞紐節點,互通立交橋主線采用“高架主線+地面輔道”的方式建設。其中高架一層為東西主線,高架二層為南北主線,高架三層為左轉匝道,實現環線之間、環線與高鐵方向的快速交通聯系。 位于東津新區華僑城附近的堰坡立交橋。襄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謝勇攝 襄鹿立交橋位于襄江大道與鹿門大道交匯處,采用苜蓿葉全互通立交,是城市環線和軸線、城市內部和外部交通的重要交通轉換節點。地面層為鹿門大道南北向地面快速路,高架層為襄江大道東西向跨線橋,利用八條匝道實現全方向交通轉換。 環線提速改造工程通車后,不僅高架橋上交通順暢,橋下道路也四通八達,從市區任何一個地方出發,10分鐘可上快速路,15分鐘上高速、30分鐘可到達高鐵站或機場,“半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城市交通全面邁入“雙環”快速化時代。 提升城市能級 交通優勢轉為發展勝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交通是現代城市的血脈。血脈暢通,城市才能健康發展。”隨著襄陽中心城區規模的擴大,聯結六個城區和開發區,打通跨鐵路、濱江、環洲等通道瓶頸,形成內暢外快的城市交通骨干網絡勢在必行、民心所向。 近年來,襄陽市委市政府將交通作為引領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先后投入近300億元,構建“一軸三環九放射”的骨架路網,打造快速通道體系。108公里長的城市外環2023年2月建成通車,27公里長的東西軸線(襄江大道)2023年2月建成通車(其中總長5.4公里的魚梁洲過江隧道系1500公里漢江第一條下穿隧道),襄江大道如同一條“金腰帶”穿過城市中部,將樊城、魚梁洲和東津新區連為一體,成為貫通城市東西的交通大動脈,為東津城市新中心建設提供強大引擎。環線提速改造工程全線通車后,中心城區高快速路通車里程將達到200公里,現代化大都市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全面拉開城市骨架、擴展城市空間,有力推動城市新中心建設?!焙笔≌畬m椊蛸N專家、正高職高級工程師、市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總經理雷錦洪認為,環線通車后,襄陽將形成一線環繞、四城貫通的良性新格局,有效促進產業布局用地開發,帶動“一心四城”協調發展。 交通互聯,產業共融。一條環線改變的不僅是城市格局、出行效率,更暢通著經濟血脈,促進人才、企業、貿易等多領域的相融相通。襄陽市人大代表、湖北力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偉認為,環線通車后,企業貨物運輸將更加方便,進一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同時城市形象也將得到明顯提升,有利于企業發展壯大,對未來在襄陽發展充滿了信心。 一路通則百業旺。襄陽市政協常務委員、市房地產業協會會長、民發集團總裁黃作濱認為,襄陽環線全面開通后,城市發展進入新階段,必將極大促進居民出行提速、開發建設提質、生產生活提效,賦予企業、市民、產業更廣闊的選擇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位于大力大道與臥龍大道交叉處的匝道橋。襄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謝勇攝 南船北馬、七省通衢。環線通車掀開了襄陽城市建設發展新的歷史篇章,下一步,襄陽市住建局將始終堅持以人為中心發展思想,切實樹牢城市建設主力軍的職責使命,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發揚“拼搶實”作風,為加快建設宜居韌性智慧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動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